wow大地之环军需官(盗掘18座唐代陵墓)
资讯
2024-11-01
449
1. wow大地之环军需官,盗掘18座唐代陵墓?
温韬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危害最大的盗墓贼。
即使曹操、黄巢、孙殿英等人,动用军队大规模地发丘摸金,和温韬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。温韬带领军队,明目张胆地毁陵盗掘,尤其是唐朝皇帝的皇陵几乎无一幸免,很多瑰宝被毁损、散失,使得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帝王陵墓群遭受了灾难性的破坏。据说盗墓会损阴德。温韬这个千古罪人也未得善终。《旧五代史》、《新五代史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正史或野史中,对温韬的事迹都有记载。陕西的关中地区,是咸阳、长安古都所在地,也分布着众多帝王将相的陵墓。尤其是,唐朝十九位皇帝的陵墓也聚集于此地,号称“关中唐帝十八陵”(女皇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)。唐朝帝陵依山而建,呈扇形环绕在长安周围。其气势之雄伟,等级之高、密度之大,在中国世所罕见。而且,自秦汉之后,盛行厚葬之风。大唐盛世,国力繁盛之极,帝王陵墓更加豪华。温韬的祖籍在今陕西省耀县。他在五代十国时期曾出任耀州节度使,称霸关中地区。当时唐朝刚亡国,天下分裂,战乱频繁。于是,熟悉当地情况、握有兵力、称霸一方的温韬,便打起了“关中唐帝十八陵”的主意。唐朝帝陵依山而建,非常坚固,防盗措施也不少。但是温韬有狼子野心和优势条件,志在必得。他调集兵马,在光天化日之下,肆无忌惮地疯狂毁陵盗掘。温韬盗墓的目的很单纯—搜刮金宝。他是武人出身,因而对于陪葬的很多文化艺术品不感兴趣,粗暴地破坏、践踏。例如对于皇陵中陪葬的书画作品,他让手下将上面精心包装的金银丝绸全部撕下来作为战利品,而把众多珍贵的作品扔弃。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死后,把“书圣”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等一批名家书画真迹,作为陪葬品,带进了昭陵。因而有人推测,很多珍贵的艺术作品很可能毁于温韬,以致于后世难以见到。温韬盗掘了17座唐皇陵之后,只剩下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。但奇怪的是,他率兵三次进山盗墓,每一次都遇到狂风骤雨,电闪雷鸣。人马一撤,天气立即转好。这个奇异的天象,据说之前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准备盗掘乾陵时也发生过。于是温韬心有余悸而放弃。乾陵也有幸又逃过一劫。例如《新五代史·温韬传》对此记载道:韬在镇七年,唐诸陵在其境内者,悉发掘之,取其所藏金宝。……惟乾陵,风雨不可发。”通过大肆盗掘,温韬收获丰厚。然而,对于这些人间奇珍异宝,他也没有福分消受多久,更没有保住性命,最终被后唐明宗赐死。他不得善终,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。其一,盗掘皇陵不得人心。温韬生逢乱世,又独霸一方。这是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,有恃无恐公然盗墓的背景原因。而且,他用盗掘的珍宝贿赂打点各方,以保住自己的地位,扩张势力。受贿者中,甚至包括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,也即温韬的老板娘。但是,盗掘坟墓尤其是皇陵,自古就是伤天害理、世所不容的恶行。温韬的行为,让统治者们产生了心理阴影,当然不能纵容、提倡。其二,温韬屡次背信叛主,反复无常。温韬起初投奔唐末藩镇军阀李茂贞,成为其亲信,被任命为耀州刺史。当后梁太祖围攻李茂贞时,温韬献出耀州,投靠后梁。不久,温韬又回头投奔李茂贞,被任命为鼎州节度使。末帝时,温韬再次背叛李茂贞,投靠后梁。李茂贞对温韬一直看重,多次不计前嫌,而温韬却屡次背叛。之后,后唐庄宗攻灭后梁,温韬则主动投靠后唐,并且贿赂刘皇后,不但被赦免盗墓罪行,还获得庄宗厚待。后唐明宗即位后,早就反感温韬,就下令把他抓捕入狱,不久赐死。可见,温韬的仕途,在唐朝、后梁、后唐之间穿梭,反复无常。十足的一个见风使舵、投机钻营、背信弃义的小人。所以,对于温韬这种人品恶劣、罪行滔天的人,天怒人怨,不得善终是必然结局。2. 宁古塔的犯人去哪了?
被发配到宁古塔的重犯在清朝灭亡之后,都继续待在宁古塔,因为他们哪里也去不了,全部被袁世凯关在此地。宁古塔在当时满清人的印象当中并不好,自古以来发配边疆都是重罪,而清朝发配的地点就是宁古塔,用清朝诗人吴兆骞所说:“宁古寒苦天下所无,自春初到四月中旬,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,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,八月中旬即下大雪,九月初河水尽冻。雪才到地即成坚冰,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。”
所以人们对宁古塔的印象并不好,认为被发配到这里简直就是生不如死,还不如自尽来的痛快,他们甚至宁愿接受腰斩、凌迟这样的酷刑也不愿去宁古塔,事实上他们只是没去过宁古塔,对未知领域的一种恐惧,相对来说,宁古塔比起新疆地区要好很多。甚至不比自古以来的犯人流放地要差,比如古代的广东、福建、四川、海南等不毛之地,在当时还不如宁古塔。
那么宁古塔究竟是哪里?这名字总觉得听起来耳熟,因为在清宫剧中也经常听见,宁古塔就是如今黑龙江牡丹江下辖市宁安县,宁安县在清朝用满族语言就是叫宁古塔,可以说这里是满族人祖先的居住地,更是他们发家的地方,人们称之为“龙兴之地”。
(如今的宁安县)
所以当时清朝发配重犯都是发配到宁古塔,这里主要是因为宁古塔属于苦寒之地,让他们来这里就是受罪的;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让这些重犯来这里进行建设和改造,毕竟是龙兴之地,总得将这个宁古塔开发的更好吧。
(宁古塔官员)
二:那么清朝灭亡之后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都去了哪里?很简单,他们都在这里娶妻生子了,或者拖家带口的赖宁古塔生活,上文也说到过,宁古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,除非当地的官员刁难你,实际上很多被发配到这里的重犯待遇都还不错,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在没来这里之前都是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,万一哪天又被皇帝召回也不是不可能。
当时的宁古塔除了冷之外,住人是没问题的,宁古塔山林茂密,物产丰富,当时宁古塔的人参据说随随便便都能采一大捆,山中野果也是漫山遍野,野生动物遍地都是,河里鱼虾应有尽有,并不像其他流放之地,让你很难生存下去。
所以说来过的犯人才知道,并不能盲目的相信外界谣言,他们心想还好自己没有自杀,宁古塔可谓是完全被黑化了的人间地狱。文章开头写的清朝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宁古塔二十三年,二三十年什么概念,他不要过得太潇洒,如果真像其他荒芜之地可能饿都饿死了,他不照样活了下来。
清朝记载最后一个被发配到宁古塔的人是爱新觉罗·载澜,道光皇帝的孙子,也就是光绪皇帝的堂兄,因为1901年八国联军议和中,是列强要求慈禧严惩载澜,但是慈禧将他发配到新疆去了,因为载澜是皇亲,新疆巡抚对他算是跟供奉祖宗一样的对待。直到辛亥革命爆发,载澜就选择地方躲避战乱,他居然选择了宁古塔,以后也一直待在宁古塔生活直到去世,可能他也想出去,但是袁世凯不允许。
【羽评郡主,欢迎关注】
3. 清朝灭亡之后留下数亿烂账?
1928年,南京国民政府清理外债,直接吓一跳,从清朝沿袭的债款高达64亿。而这些,还是有确实担保的外债,没有担保要扯皮的外债还有8个亿银元。
当时国民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3个亿,也就是说全国四万万人民不吃不喝20年,才能勉强还完(经济没有快速腾飞的提前下)。
那么,这么大一笔债务从何而来?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?
借债小能手清政府与一般人想象中的不同,清朝除了各种战败赔款,在其他方面也曾多次向外国借款。并且由于地大物博,市场广阔,是各国眼里上好的韭菜,列强都争相向清朝借款。
如果不算战争赔款,清政府真正意义第一笔外债,是咸丰三年(1853年)上海道台吴健彰向上海洋商借款的银洋13000元。
这笔钱主要用于雇佣英美船3艘围剿太平天国。当时吴健彰上奏后,咸丰帝二话不说就同意了。
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清朝自乾隆这位“败家子”挥霍无度后,清朝正式由盛转衰,再加上乾隆后期各地农民起义、白莲教起义,清朝疲于奔命,光镇压起义军队的军费就高达2亿两白银。
更何况,咸丰时太平天国占据了浙江、江西、安徽等经济重地,对清朝的财政税收可谓重创。所以,在财政周转不灵时,食古不化的清朝也想起了借外债这件事。
为了平定太平天国,清政府默许各地找洋行借钱,在法理上给予承认,但要求自己借的自己还,不让中枢帮忙擦屁股。
这笔钱其实不多,不过数百万两,真正大头在于左宗棠西征收服新疆,前后共借了6次,总计1600万两。另外在中法战争时期,清政府也向外国银行借了不少钱。
除此之外,在兴办实业、修建铁路、修筑工程等方面,各地也多次筹借款项。截止甲午战争爆发前,笼统借了60几笔,大概有5300万两白银。
有意思的是,一般人借钱很难,求爹爹告奶奶的,清政府借钱却很简单,英美德等国为借钱给清政府早点就此掐起来,可见大清的确是借债小能手。
当然,这些“小债”对清政府来说不过疥癣之疾,慈禧少过几次生日就能还上。真正让清政府跌入“还债”深渊的,还是巨额的战争赔款。
鸦片战争失败,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赔偿英国2100万银圆。甲午中日战争失败,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。八国联军入京,签订《辛丑条约》:向英、美、俄等11个国家赔偿白银4.5亿两,本息合计9.8亿两,39年还完。还有诸如《北京条约》、《烟台条约》、《伊犁条约》等不平等条约,各国列强举起刀叉,口水横流,势必要彻底榨干大清的每一滴血。
这么多钱,清政府一时半会根本还不上,各国列强又“好心”地提出了分期还款的办法,同时,大方表示可以借钱还款嘛。
不过,借钱不仅要付利息,还要让度政治权利,如修筑铁路及使用权利、港口、航道使用权利等等。为此,清政府落入了“以贷养贷”的怪圈,光各种借贷的利息就喂饱了饥肠辘辘的各国列强。
可即便背上了巨额债务,慈禧等掌权者依旧不愿意简衣缩食,反倒加大了对民间的剥削。可谓是四万万人一起过上了“还债”的生活。
也因此,社会矛盾加速激化,最终于1911年爆发武昌起义。偌大的清政府,仅仅一年,便宣告灭亡。
“接盘侠”民国政府1912年2月12日,年仅六岁的小溥仪在隆裕太后的带领下,在养心殿宣读了退位诏书,建立296年的大清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
那大清都亡了,欠下的一摊子烂账是否可以不还了?曾经许诺让渡的权利是否可以收回?
当然可以,只要力量够强,决心够大!
不过很遗憾,当时接替清朝的民国政府尚且自顾不暇。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虽有大义名分,但枪杆子却不够硬。腐朽的清政府是被推翻了,但中原大地也陷入了龙蛇起陆,军阀割据的状态。
自身实力不足,只能请外援。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,孙中山在成立中国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当天,就发表了《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》一文,不仅接过了清政府所有的外债赔款,还承认了列强的特权。
凡革命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,民国均认有效,至于条约期满为止。革命前以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,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,不变更其条件。——孙中山《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》
孙中山做出了很大的让步,但依旧没能守住革命成果。他于1912年1月1日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仅仅任职1个多月,就让位于袁世凯。
毕竟,袁世凯可是掌握着北洋军阀。所以,这段时间民国政府又叫北洋政府。袁世凯担当大总统后,手里倒是有兵,却依旧不敢跟各国列强叫板,继续承认了清政府的债务。
其实这时各个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大多已经还完,只有《辛丑条约》签订的庚子赔款实在是太多了,清政府还了十年,还有7个多亿的白银没有还,再加上以贷养贷的贷款,数目着实不少。
北洋政府名义上统治全中国,其实内里乱成了一锅粥,各地军阀混战,百姓民不聊生。更令人无语的是,为了增强实力,这些军阀头头积极向列强贷款。
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主政期间,就向日本借了8次钱,总金额达1.45亿日元。为此,段祺瑞把东北的修筑铁路、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,史称西原借款。
看到这里的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,晚清以来中国内乱频繁,又借贷养贷,那每年是怎么顺利还上这些外债的?
这就不得不提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税种:关税。
自晚清大门被列强大炮轰开后,广阔的市场就向各国列强敞开,一批批外国商品倾销入国,其中产生的利益如山如海。1911年清朝灭亡前夕,关税收入高达4300万两。
然而,这么重要的钱袋子却不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。从1861年英国人赫德开始,到1944年英国人梅乐和结束,整整63年,海关总税务司司长这关键职位都由外国人担任,海关自主权被列强无耻侵占。
这个税种不同于土地税、商业税等税种,纯靠进出口贸易产生,国内即便打得热火朝天,也丝毫没有影响列强对中国产品倾销,所以一直被作为各种外债的担保。另外,盐税也曾一起作为外债的担保抵押。
1927年,北洋政府垮台,南京国民政府成立。具有列强买办性质的蒋介石等人,依旧选择做“接盘侠”,全权接过以往外债。
为了不做冤大头,当时国民政府成了专项小组,对之前的所有外债进行了彻底的清理。所有欠款加起来大约72亿元,其中大头依旧是庚子赔款,截止1928年6月底,依旧还差列强57亿元本金及预计利息。
这些钱里面还有将近8个亿的烂账,即所谓没有切实担保的借款。对这笔钱,南京国民政府有分歧。胡汉民就明确提出:“凡北京伪政府所欠私人或团体一切债款,并无债券在外流通者,概不承认。”
既然扯不清,干脆就不还了,前任政府欠的糊涂账,凭啥要我们还?可惜,最终在蒋介石的干预下,南京国民政府依旧承认了这8个亿,并还到了1938年。
从这里看出,蒋介石这些买办阶级,在面对支持自己的列强时,骨头都是软的。
不过,在面对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时,蒋介石难得强硬了一回。
1934年,日本找上门来,告知中方各类欠款本息已达7亿日元,催促尽快还钱。但国民政府认为这个欠款有问题,一直拖着不处理,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,干脆就不了了之了。
至于庚子赔款里日本的那份,国民政府一直赔付到了1939年,虽只有4000万日元,但基本上赔偿完了日本的庚款。对于这一点,只能说国际债务信用的确很重要,老蒋实在不愿意背上老赖的名声。
1939年,蒋介石终于宣布停止支付庚子赔款。这笔整整还了37年的巨额赔款,总计白银6.64亿两,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经济创伤。期间虽有各国退款一事发生,但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,实在不必感恩戴德。
“硬气”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,新中国成立,霸气发出对外宣言: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。这其中,自然包含民国政府留下的烂账。当时国民政府共举借外债85项,债务总额约28亿银元,新中国全部否决。
毛主席提出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”的外交方针,与民国政府对待“前任”外债截然不同的态度,也充分说明了新中国重开天地的决心。
如此“硬气”,自然是因为我们足够强大。这个强大,不仅仅是因为多年战争锤炼出来的人民解放军,更是因为党和人民一心聚合而成的伟大力量。
清政府做不到,因为他们压迫奴役人民,民国政府做不到,因为他们是剥削压榨人民。所谓外债,根本不影响他们这些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,全都由人民替他们承担了苦痛。在面对列强时,他们自然也无法发挥四万万人民的力量。
对列强不合理的经济掠夺说“不”,需要的是力量,但不仅仅只是军队的力量,更需要人民的力量。国家就是人民,人民便是国家。只有明白这个道理,才能真正让国家强大,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4. 专家至今也无法解释它的原理吗?
木牛流马,是诸葛亮的“黑科技”。
因此,后人对其非常感兴趣,许多专家后来都试图复原“木牛流马”。
然而,不同的专家,所复原的木牛流马都完全不相同,其唯一相同之处是:所有的“复原”都不能与记载完全吻合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
木牛、流马大多数朋友一开始知道木牛流马,是从《三国演义》开始了。
与“借东风”、“腾云驾雾”之类的“神迹”一样,小说所言,仅供娱乐,确实没有“研究透”的必要。
然而,正史中,诸葛亮确实作了木牛流马,并以其运用到了北伐中。
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,“复出祁山,以木牛运”。“木牛”登场。
三年后,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,“以流马运”,“流马”登场。
显然,可以确定的是“木牛”与“流马”,是两个不同的东西,所有那些将“木牛流马”归为一种,并试图阐述其原理的尝试就显然是错误的了。
而从作战过程看,木牛、流马,在当时确实发挥了很明显的作用。
作用明显由汉中往北的道路,崎岖难行,运输十分困难。
228年冬,诸葛亮第二次北伐,攻陈仓。仅仅20余日,粮尽退兵。
诸葛亮去世11年后,244年,曹爽伐蜀。三月出兵,四月受阻,十月退兵。半年时间里,魏军牛、马、骡多驮运牲畜几乎全部死亡,运夫多有累死于道,“关右悉虚耗矣”。
263年,魏攻蜀。当时,钟会军在夺取汉中后,被姜维阻于剑阁。当时,已经在汉中,尤其阳安关获得大量补给的钟会军,一度又因“粮运困难”,试图退军。幸有邓艾偷渡阴平,才解决问题!(钟会攻汉中是八月,邓艾偷渡阴平是十月,前后不过2个多月!)
可见,要克服秦岭阻隔,将粮草等物资投送到战场,对双方都是严峻的考验!
然而,诸葛亮采用“木牛”、“流马”的这两次北伐,运输情况就好得多了。
第四次北伐,诸葛亮采用了“木牛”。
此次北伐,诸葛亮正月出兵,六月退兵,持续半年。
而且,此次退兵后,负责运输的李严表示:“粮草饶足,何以便归”?
显然,相持半年,但粮运尤能维持,最后退兵,主要是由于诸葛亮与李严的内部矛盾。
第五次北伐,诸葛亮最后干脆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长期相持,直到诸葛亮去世才退兵。甚至于,在诸葛亮去世后,魏延依然想领兵继续此次北伐!
可见,在运用“木牛”、“流马”后,诸葛亮已经能有效缓解粮运困难的问题了!
如此来说,“木牛”、“流马”,自然是发挥了极大作用的了。
这么好的东西,为何后来又不用,甚至“失传”了呢?
不再使用在诸葛亮去世后,姜维又组织了几次北伐。
然而,姜维北伐时,却似乎没有使用“木牛流马”的记载。
诸葛亮时期的东西,总不至于到姜维时期就“失传”吧。既然好用,姜维为何不用了呢?
这是因为:木牛、流马,是诸葛亮针对具体的北伐路线“定制”的。
第四次北伐,诸葛亮是从汉中出兵,走祁山而进。
这条道,也就是诸葛亮口中的“安从坦道”,虽然也是山行千里,但相对比较好走。
由于第三次北伐时收复了武都、阴平,因此,抵达祁山一带后,可以依托西汉水漕运,而“木牛”主要解决的问题,是从汉中到祁山的山路运输。
第五次北伐时,诸葛亮走的是褒斜道。值得注意的是:诸葛亮是在前一年的冬季,“使诸军运米,集于斜谷口”。次年正月,出斜谷时,才“以流马运”。
也就是说,“流马”,是专门解决斜谷运输的,所以,在走褒水时没有运用。(由南而北出褒斜道,褒水逆流,斜水顺流,“流马”只用于顺流而行)。
显然,木牛也好,流马也罢,是诸葛亮为具体一次北伐任务而作的针对性运输工具,虽然不能说是“一次性”工具,但其使用条件是严苛的。
而姜维北伐时,情况与诸葛亮时期已经不同。
诸葛亮时期,自第一次北伐准备期间开始,蜀军大军就长期驻扎汉中,随时北伐。
而蒋琬、费祎时期,对蜀汉的驻军做出部署,大军移驻涪县,以减轻大军后勤压力。
因此,姜维北伐,除几次“偏师”北伐外,多是自涪县而出,顺水路直向陇西。(此外,还有一次是趁淮南诸葛诞之叛,出骆谷直向关中)
后来,邓艾说:“彼(姜维)以船运,吾以陆军,劳逸不同”,就是对姜维北伐特点的分析。
可见,姜维北伐的路线与诸葛亮时期不同,自然,诸葛亮当初为具体路线“订制”的木牛、流马也就不用了。
既然姜维北伐都没有合适的使用条件,自然,后世就更没有大规模使用的条件了!
同时,由于木牛“宜可大用,不可小使”(《三国志》引《魏氏春秋》),自然,民间一般的运输也没有使用了。
既然不用,自然也就不能“自然传承”了。
失传那么,为何后世依据相关记载“复原”又很难呢?
《诸葛亮集》中,确实有“作木牛流马法”,只是···
“木牛”,诸葛亮对各个零部件及其位置作了说明,并对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及其载重、速度做了详细说明,却没有任何关于各个零部件尺寸的记载。
“流马”,诸葛亮又详细介绍了各个零部件的尺寸,但对整体形状、功能、使用方法却完全没有提及···
可以说,木牛与流马的介绍,虽然详细,但“各缺一半”,自然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了···
这其实怪不了诸葛亮。
古往今来,稍微复杂一些的木工活,都是以图纸配合说明的。
像木牛、流马这类“精密仪器”当然更是离不开图纸。
所以,诸葛亮时期,原本应当是有图纸的。
或许是因为我国古代文人的“制图水平”不足,不能照复制,又没有印刷之法,因此,我国古代“图”失传的情况十分普及。
古代兵法的文字多有流传,但古之阵图早就扑朔迷离了,至早在唐高宗时期,就没有人搞得清古代阵法了···
神臂弓是大宋“神兵”,威名赫赫,然而,虽然文字说明流传下来,甚至一些零部件图纸也流传下来,但因为整体图纸已经失传,以至如此神兵也难复原···
大量图纸的失传,真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遗憾吧。
对于木牛、流马的讨论,一直十分热闹。各类能工巧匠、名师大家,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。
遗憾的是,目前,没有任何“复原”能与相关记载完全对上。
其谜底的解开,可能只能通过考古来解决吧。
不过,即便如此,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。
首先,这些装备是真实曾经存在过的。多处正史对其有记载,史家对诸葛亮的八阵图、木牛流马赞不绝口;而从实际作战看,这些装备也确实缓解了一些问题,提高了蜀军的持续作战能力,这些都是不应轻易否认的。
其次,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“神器”,不可能超越当时的整体科技水平,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战斗力,但不必过于神话。
像三国演义电视剧中,其转一转舌头就能“无人驾驶”,那就当真的当做腾云驾雾、七十二变一样的,仅供娱乐了,不必当真。
5. 抗战剧里日本鬼子女军官又漂亮还能打?
个人觉得毕竟现在抗日剧已经可以包含任何题材了,武侠,谍战,科幻,爱情,现在的抗日剧完全不符合历史的人物,从道具,剧情以及台词,基本上都是粗制滥造的。所以大家看抗日剧的时候,一定不要把它和真是的历史联系起来。我说的是抗日剧主要都是最近一些大规模拍摄的电视剧,过去的《抗日剧》虽然经费不是很足,但是很多还是很用心的。比如最早的《平原游击队》里面李向阳手中的双枪,右手的枪没有准星,左手的枪有准星。这个就是为了符合历史,过去的枪放在裤腰带上,把准星磨掉,可以最快的拔枪射击,提高反应速度。
在比如,过去非常火爆的抗日剧《亮剑》,里面虽然战斗场面人数有限,但是很多细节都是非常用心的。比如里面很多人物的衣物都是特别脏的,从电视剧中完全可以看出,即使团长李云龙也是如此。这个其实是符合当时的特点,以当时的条件,八路军大部分士兵不大可能天天穿着干净的衣服。
所以,现在的抗日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,基本上是不大考虑历史原貌的。因此才会有了如此多美丽漂亮的日本女军官。历史上的日本其实女性地位不大高的,即使现在的日本成为一个发达国家。因此大部分女性是不大可能从军的。要知道日本武士文化十分久远,大部分武士都是从小练习,世代相传,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武士,因此大部分武士都是以男性为主。即使偶尔出现一两个女性武士,都是偶尔为之,不可能成建制的出现在战场之上。
近代,日本明治维新以后,国力不断强大,军队迅速发展。普通人也都可以加入军队,但是无论海军,还是陆军军官大部分都是出身军校,而军校是不招收女生的。因此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多的日本女军官。不仅没有日本女军官,而且当时军队中也是没有女兵的。不过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1945年,当时日本还未投降,准备玉碎。因此通过了《义勇兵役法》,日本女性从此可以当兵。
那么,为什么现在电视剧会出现漂亮能打的日本女军官呢?这个其实主要源于一个人——那就是川岛芳子。她本是具有很大的传奇性,作为皇室后裔的女孩,自幼被日本人所收留。抗日战争中爆发,为了谋求复国的她成为间谍,一度做到过华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的职务,最后枪决。她的一生波谲云诡,有太多吸引大众兴趣的地方。因此她在很多影视作品出现,大部分日本女军官形象都是受她影响的。
6. 魔兽世界摩托车怎样做?
具体如下:摩托车可以从拍卖行里面购买,名字叫做:机械路霸。不是从NPC处购买的。
摩托车是工程学专业达到450时候可以制作,需要部落先遣军声望达到崇拜,才能到军需官处购买图纸。
部落先遣军是诺森德声望,下面有4个子声望,只要在诺森德或者大地的裂变普通副本或者团队副本里面打怪,只要这个副本杀怪没有特定的声望,都会涨部落先遣军的声望,不要穿任何战袍。
当部落先遣军声望达到崇拜以后,就可以制作摩托车了:
1.所需材料:泰坦精钢锭(12), 钴螺丝(40), 极地毛皮(2), 铁魔像的零件(1), 地精机械活塞(8), 源质排气管(1)。其中泰坦精钢锭需要:永恒火焰×1、永恒之土×1、永恒暗影×1、泰坦神铁锭×1。泰坦精钢锭,极地毛皮,钴螺丝需要自己准备,工程学可以做钴螺丝。其余的材料需要到风暴峭壁K3的NPC处买,都是固定价钱。
2.是工程学的玩家可以自己做,只要声望崇拜了就可以买到图纸跟零件,然后就可以制作了,不是工程学的玩家可以通过拍卖行购买成品机械路霸,或者找身边的工程学玩家,给这些玩家材料费,让工程学玩家去买材料帮忙做出机械路霸。
7. 刘邦与朱元璋有何相同之处?
一句话概括,朱元璋就是刘邦的“脑残粉”,他在起兵之初就开始学习刘邦的为人,并且学得很好。
刘邦与朱元璋
中国历史上的布衣皇帝还真是屈指可数,而其中最有作为的就首推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。刘邦曾经做过泗水亭长这种下级官吏,但最终却开创了强大汉朝,朱元璋在起兵之初就开始以老乡刘邦为楷模,希望能够“奄有中华地,重开大宋天”,于是他几乎是将刘邦走过的路,重新走了一遍。
起兵之初秦末起义形势
朱元璋起事之初,曾经向谋士李善长请教,自己怎么做才能平定天下,李善长回答:“汉高祖刘邦起自布衣,尽管他‘好酒及色’并且喜欢骂人,但他豁达大度,知人善任,所以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便成就帝业。您和汉高祖算是老乡,为何不向他学习呢?”朱元璋感觉他说得很有道理,便开始处处模仿刘邦。
元末起义形势
后来他也曾经对孔克仁说过:“秦朝施行苛政、暴政,但是汉高祖却宽容大度,与人约法三章,从而深得民心。现在的情形可秦末非常类似,但是我的竞争对手却都不懂得修明法度,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,同时也是我的机会。”
治理天下在起义取得成功之后,朱元璋依然在向刘邦学习,下面就是国史君(国史通论)总结的几个例子:
西汉版图
第一、修皇宫。刘邦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宫殿时,责备萧何在百废待兴之时滥用民力,萧何却说“不重则不威”。而朱元璋在定都金陵之后,就把皇宫修建得极其壮丽,一眼望去,满是皇家威严。
明朝版图
第二、迁富户。其实迁富户之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,一个政权为了拱卫京师,往往需要将豪门大族迁往都城附近。刘邦曾经听取刘敬的意见,将齐国、楚国的豪门十余万户迁往关中,朱元璋建国之后,就曾迁江南富户十四万充实金陵。
七国之乱形势
第三、封诸子。刘邦建国后继续采取周朝的“分封制”,先是分封功臣为异姓诸侯王,后来在“白马之盟”中规定:“非刘氏而王者,天下共击之”,汉朝的诸侯王渐渐都成了姓刘的。朱元璋称帝之后也效仿刘邦的行为,将朱姓宗室分封全国,建立一个庞大的网络。
靖难之役地图
但是这一招学成了,也没学成——因为刘邦死后汉朝爆发了“七国之乱”,朱元璋死后明朝发生了“靖难之役”。
淮阴侯韩信
第四、杀功臣。刘邦称帝后彭越、韩信、臧荼、英布等人先后被杀,将皇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,而朱元璋坐稳江山之后,也制造了“明初四大案”,手段比刘邦更加残忍,十余万人在这场大清洗中丧命。
除了这些,刘邦和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都不高,却留下了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、“日月重开大宋天”等豪言壮语。并且,他们开创的朝代都空前强大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,成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
1. wow大地之环军需官,盗掘18座唐代陵墓?
温韬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危害最大的盗墓贼。
即使曹操、黄巢、孙殿英等人,动用军队大规模地发丘摸金,和温韬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。温韬带领军队,明目张胆地毁陵盗掘,尤其是唐朝皇帝的皇陵几乎无一幸免,很多瑰宝被毁损、散失,使得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帝王陵墓群遭受了灾难性的破坏。据说盗墓会损阴德。温韬这个千古罪人也未得善终。《旧五代史》、《新五代史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正史或野史中,对温韬的事迹都有记载。陕西的关中地区,是咸阳、长安古都所在地,也分布着众多帝王将相的陵墓。尤其是,唐朝十九位皇帝的陵墓也聚集于此地,号称“关中唐帝十八陵”(女皇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)。唐朝帝陵依山而建,呈扇形环绕在长安周围。其气势之雄伟,等级之高、密度之大,在中国世所罕见。而且,自秦汉之后,盛行厚葬之风。大唐盛世,国力繁盛之极,帝王陵墓更加豪华。温韬的祖籍在今陕西省耀县。他在五代十国时期曾出任耀州节度使,称霸关中地区。当时唐朝刚亡国,天下分裂,战乱频繁。于是,熟悉当地情况、握有兵力、称霸一方的温韬,便打起了“关中唐帝十八陵”的主意。唐朝帝陵依山而建,非常坚固,防盗措施也不少。但是温韬有狼子野心和优势条件,志在必得。他调集兵马,在光天化日之下,肆无忌惮地疯狂毁陵盗掘。温韬盗墓的目的很单纯—搜刮金宝。他是武人出身,因而对于陪葬的很多文化艺术品不感兴趣,粗暴地破坏、践踏。例如对于皇陵中陪葬的书画作品,他让手下将上面精心包装的金银丝绸全部撕下来作为战利品,而把众多珍贵的作品扔弃。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死后,把“书圣”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等一批名家书画真迹,作为陪葬品,带进了昭陵。因而有人推测,很多珍贵的艺术作品很可能毁于温韬,以致于后世难以见到。温韬盗掘了17座唐皇陵之后,只剩下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。但奇怪的是,他率兵三次进山盗墓,每一次都遇到狂风骤雨,电闪雷鸣。人马一撤,天气立即转好。这个奇异的天象,据说之前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准备盗掘乾陵时也发生过。于是温韬心有余悸而放弃。乾陵也有幸又逃过一劫。例如《新五代史·温韬传》对此记载道:韬在镇七年,唐诸陵在其境内者,悉发掘之,取其所藏金宝。……惟乾陵,风雨不可发。”通过大肆盗掘,温韬收获丰厚。然而,对于这些人间奇珍异宝,他也没有福分消受多久,更没有保住性命,最终被后唐明宗赐死。他不得善终,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。其一,盗掘皇陵不得人心。温韬生逢乱世,又独霸一方。这是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,有恃无恐公然盗墓的背景原因。而且,他用盗掘的珍宝贿赂打点各方,以保住自己的地位,扩张势力。受贿者中,甚至包括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,也即温韬的老板娘。但是,盗掘坟墓尤其是皇陵,自古就是伤天害理、世所不容的恶行。温韬的行为,让统治者们产生了心理阴影,当然不能纵容、提倡。其二,温韬屡次背信叛主,反复无常。温韬起初投奔唐末藩镇军阀李茂贞,成为其亲信,被任命为耀州刺史。当后梁太祖围攻李茂贞时,温韬献出耀州,投靠后梁。不久,温韬又回头投奔李茂贞,被任命为鼎州节度使。末帝时,温韬再次背叛李茂贞,投靠后梁。李茂贞对温韬一直看重,多次不计前嫌,而温韬却屡次背叛。之后,后唐庄宗攻灭后梁,温韬则主动投靠后唐,并且贿赂刘皇后,不但被赦免盗墓罪行,还获得庄宗厚待。后唐明宗即位后,早就反感温韬,就下令把他抓捕入狱,不久赐死。可见,温韬的仕途,在唐朝、后梁、后唐之间穿梭,反复无常。十足的一个见风使舵、投机钻营、背信弃义的小人。所以,对于温韬这种人品恶劣、罪行滔天的人,天怒人怨,不得善终是必然结局。2. 宁古塔的犯人去哪了?
被发配到宁古塔的重犯在清朝灭亡之后,都继续待在宁古塔,因为他们哪里也去不了,全部被袁世凯关在此地。宁古塔在当时满清人的印象当中并不好,自古以来发配边疆都是重罪,而清朝发配的地点就是宁古塔,用清朝诗人吴兆骞所说:“宁古寒苦天下所无,自春初到四月中旬,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,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,八月中旬即下大雪,九月初河水尽冻。雪才到地即成坚冰,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。”
所以人们对宁古塔的印象并不好,认为被发配到这里简直就是生不如死,还不如自尽来的痛快,他们甚至宁愿接受腰斩、凌迟这样的酷刑也不愿去宁古塔,事实上他们只是没去过宁古塔,对未知领域的一种恐惧,相对来说,宁古塔比起新疆地区要好很多。甚至不比自古以来的犯人流放地要差,比如古代的广东、福建、四川、海南等不毛之地,在当时还不如宁古塔。
那么宁古塔究竟是哪里?这名字总觉得听起来耳熟,因为在清宫剧中也经常听见,宁古塔就是如今黑龙江牡丹江下辖市宁安县,宁安县在清朝用满族语言就是叫宁古塔,可以说这里是满族人祖先的居住地,更是他们发家的地方,人们称之为“龙兴之地”。
(如今的宁安县)
所以当时清朝发配重犯都是发配到宁古塔,这里主要是因为宁古塔属于苦寒之地,让他们来这里就是受罪的;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让这些重犯来这里进行建设和改造,毕竟是龙兴之地,总得将这个宁古塔开发的更好吧。
(宁古塔官员)
二:那么清朝灭亡之后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都去了哪里?很简单,他们都在这里娶妻生子了,或者拖家带口的赖宁古塔生活,上文也说到过,宁古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,除非当地的官员刁难你,实际上很多被发配到这里的重犯待遇都还不错,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在没来这里之前都是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,万一哪天又被皇帝召回也不是不可能。
当时的宁古塔除了冷之外,住人是没问题的,宁古塔山林茂密,物产丰富,当时宁古塔的人参据说随随便便都能采一大捆,山中野果也是漫山遍野,野生动物遍地都是,河里鱼虾应有尽有,并不像其他流放之地,让你很难生存下去。
所以说来过的犯人才知道,并不能盲目的相信外界谣言,他们心想还好自己没有自杀,宁古塔可谓是完全被黑化了的人间地狱。文章开头写的清朝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宁古塔二十三年,二三十年什么概念,他不要过得太潇洒,如果真像其他荒芜之地可能饿都饿死了,他不照样活了下来。
清朝记载最后一个被发配到宁古塔的人是爱新觉罗·载澜,道光皇帝的孙子,也就是光绪皇帝的堂兄,因为1901年八国联军议和中,是列强要求慈禧严惩载澜,但是慈禧将他发配到新疆去了,因为载澜是皇亲,新疆巡抚对他算是跟供奉祖宗一样的对待。直到辛亥革命爆发,载澜就选择地方躲避战乱,他居然选择了宁古塔,以后也一直待在宁古塔生活直到去世,可能他也想出去,但是袁世凯不允许。
【羽评郡主,欢迎关注】
3. 清朝灭亡之后留下数亿烂账?
1928年,南京国民政府清理外债,直接吓一跳,从清朝沿袭的债款高达64亿。而这些,还是有确实担保的外债,没有担保要扯皮的外债还有8个亿银元。
当时国民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3个亿,也就是说全国四万万人民不吃不喝20年,才能勉强还完(经济没有快速腾飞的提前下)。
那么,这么大一笔债务从何而来?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?
借债小能手清政府与一般人想象中的不同,清朝除了各种战败赔款,在其他方面也曾多次向外国借款。并且由于地大物博,市场广阔,是各国眼里上好的韭菜,列强都争相向清朝借款。
如果不算战争赔款,清政府真正意义第一笔外债,是咸丰三年(1853年)上海道台吴健彰向上海洋商借款的银洋13000元。
这笔钱主要用于雇佣英美船3艘围剿太平天国。当时吴健彰上奏后,咸丰帝二话不说就同意了。
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清朝自乾隆这位“败家子”挥霍无度后,清朝正式由盛转衰,再加上乾隆后期各地农民起义、白莲教起义,清朝疲于奔命,光镇压起义军队的军费就高达2亿两白银。
更何况,咸丰时太平天国占据了浙江、江西、安徽等经济重地,对清朝的财政税收可谓重创。所以,在财政周转不灵时,食古不化的清朝也想起了借外债这件事。
为了平定太平天国,清政府默许各地找洋行借钱,在法理上给予承认,但要求自己借的自己还,不让中枢帮忙擦屁股。
这笔钱其实不多,不过数百万两,真正大头在于左宗棠西征收服新疆,前后共借了6次,总计1600万两。另外在中法战争时期,清政府也向外国银行借了不少钱。
除此之外,在兴办实业、修建铁路、修筑工程等方面,各地也多次筹借款项。截止甲午战争爆发前,笼统借了60几笔,大概有5300万两白银。
有意思的是,一般人借钱很难,求爹爹告奶奶的,清政府借钱却很简单,英美德等国为借钱给清政府早点就此掐起来,可见大清的确是借债小能手。
当然,这些“小债”对清政府来说不过疥癣之疾,慈禧少过几次生日就能还上。真正让清政府跌入“还债”深渊的,还是巨额的战争赔款。
鸦片战争失败,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赔偿英国2100万银圆。甲午中日战争失败,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。八国联军入京,签订《辛丑条约》:向英、美、俄等11个国家赔偿白银4.5亿两,本息合计9.8亿两,39年还完。还有诸如《北京条约》、《烟台条约》、《伊犁条约》等不平等条约,各国列强举起刀叉,口水横流,势必要彻底榨干大清的每一滴血。
这么多钱,清政府一时半会根本还不上,各国列强又“好心”地提出了分期还款的办法,同时,大方表示可以借钱还款嘛。
不过,借钱不仅要付利息,还要让度政治权利,如修筑铁路及使用权利、港口、航道使用权利等等。为此,清政府落入了“以贷养贷”的怪圈,光各种借贷的利息就喂饱了饥肠辘辘的各国列强。
可即便背上了巨额债务,慈禧等掌权者依旧不愿意简衣缩食,反倒加大了对民间的剥削。可谓是四万万人一起过上了“还债”的生活。
也因此,社会矛盾加速激化,最终于1911年爆发武昌起义。偌大的清政府,仅仅一年,便宣告灭亡。
“接盘侠”民国政府1912年2月12日,年仅六岁的小溥仪在隆裕太后的带领下,在养心殿宣读了退位诏书,建立296年的大清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
那大清都亡了,欠下的一摊子烂账是否可以不还了?曾经许诺让渡的权利是否可以收回?
当然可以,只要力量够强,决心够大!
不过很遗憾,当时接替清朝的民国政府尚且自顾不暇。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虽有大义名分,但枪杆子却不够硬。腐朽的清政府是被推翻了,但中原大地也陷入了龙蛇起陆,军阀割据的状态。
自身实力不足,只能请外援。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,孙中山在成立中国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当天,就发表了《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》一文,不仅接过了清政府所有的外债赔款,还承认了列强的特权。
凡革命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,民国均认有效,至于条约期满为止。革命前以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,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,不变更其条件。——孙中山《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》
孙中山做出了很大的让步,但依旧没能守住革命成果。他于1912年1月1日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仅仅任职1个多月,就让位于袁世凯。
毕竟,袁世凯可是掌握着北洋军阀。所以,这段时间民国政府又叫北洋政府。袁世凯担当大总统后,手里倒是有兵,却依旧不敢跟各国列强叫板,继续承认了清政府的债务。
其实这时各个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大多已经还完,只有《辛丑条约》签订的庚子赔款实在是太多了,清政府还了十年,还有7个多亿的白银没有还,再加上以贷养贷的贷款,数目着实不少。
北洋政府名义上统治全中国,其实内里乱成了一锅粥,各地军阀混战,百姓民不聊生。更令人无语的是,为了增强实力,这些军阀头头积极向列强贷款。
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主政期间,就向日本借了8次钱,总金额达1.45亿日元。为此,段祺瑞把东北的修筑铁路、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,史称西原借款。
看到这里的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,晚清以来中国内乱频繁,又借贷养贷,那每年是怎么顺利还上这些外债的?
这就不得不提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税种:关税。
自晚清大门被列强大炮轰开后,广阔的市场就向各国列强敞开,一批批外国商品倾销入国,其中产生的利益如山如海。1911年清朝灭亡前夕,关税收入高达4300万两。
然而,这么重要的钱袋子却不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。从1861年英国人赫德开始,到1944年英国人梅乐和结束,整整63年,海关总税务司司长这关键职位都由外国人担任,海关自主权被列强无耻侵占。
这个税种不同于土地税、商业税等税种,纯靠进出口贸易产生,国内即便打得热火朝天,也丝毫没有影响列强对中国产品倾销,所以一直被作为各种外债的担保。另外,盐税也曾一起作为外债的担保抵押。
1927年,北洋政府垮台,南京国民政府成立。具有列强买办性质的蒋介石等人,依旧选择做“接盘侠”,全权接过以往外债。
为了不做冤大头,当时国民政府成了专项小组,对之前的所有外债进行了彻底的清理。所有欠款加起来大约72亿元,其中大头依旧是庚子赔款,截止1928年6月底,依旧还差列强57亿元本金及预计利息。
这些钱里面还有将近8个亿的烂账,即所谓没有切实担保的借款。对这笔钱,南京国民政府有分歧。胡汉民就明确提出:“凡北京伪政府所欠私人或团体一切债款,并无债券在外流通者,概不承认。”
既然扯不清,干脆就不还了,前任政府欠的糊涂账,凭啥要我们还?可惜,最终在蒋介石的干预下,南京国民政府依旧承认了这8个亿,并还到了1938年。
从这里看出,蒋介石这些买办阶级,在面对支持自己的列强时,骨头都是软的。
不过,在面对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时,蒋介石难得强硬了一回。
1934年,日本找上门来,告知中方各类欠款本息已达7亿日元,催促尽快还钱。但国民政府认为这个欠款有问题,一直拖着不处理,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,干脆就不了了之了。
至于庚子赔款里日本的那份,国民政府一直赔付到了1939年,虽只有4000万日元,但基本上赔偿完了日本的庚款。对于这一点,只能说国际债务信用的确很重要,老蒋实在不愿意背上老赖的名声。
1939年,蒋介石终于宣布停止支付庚子赔款。这笔整整还了37年的巨额赔款,总计白银6.64亿两,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经济创伤。期间虽有各国退款一事发生,但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,实在不必感恩戴德。
“硬气”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,新中国成立,霸气发出对外宣言: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。这其中,自然包含民国政府留下的烂账。当时国民政府共举借外债85项,债务总额约28亿银元,新中国全部否决。
毛主席提出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”的外交方针,与民国政府对待“前任”外债截然不同的态度,也充分说明了新中国重开天地的决心。
如此“硬气”,自然是因为我们足够强大。这个强大,不仅仅是因为多年战争锤炼出来的人民解放军,更是因为党和人民一心聚合而成的伟大力量。
清政府做不到,因为他们压迫奴役人民,民国政府做不到,因为他们是剥削压榨人民。所谓外债,根本不影响他们这些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,全都由人民替他们承担了苦痛。在面对列强时,他们自然也无法发挥四万万人民的力量。
对列强不合理的经济掠夺说“不”,需要的是力量,但不仅仅只是军队的力量,更需要人民的力量。国家就是人民,人民便是国家。只有明白这个道理,才能真正让国家强大,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4. 专家至今也无法解释它的原理吗?
木牛流马,是诸葛亮的“黑科技”。
因此,后人对其非常感兴趣,许多专家后来都试图复原“木牛流马”。
然而,不同的专家,所复原的木牛流马都完全不相同,其唯一相同之处是:所有的“复原”都不能与记载完全吻合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
木牛、流马大多数朋友一开始知道木牛流马,是从《三国演义》开始了。
与“借东风”、“腾云驾雾”之类的“神迹”一样,小说所言,仅供娱乐,确实没有“研究透”的必要。
然而,正史中,诸葛亮确实作了木牛流马,并以其运用到了北伐中。
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,“复出祁山,以木牛运”。“木牛”登场。
三年后,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,“以流马运”,“流马”登场。
显然,可以确定的是“木牛”与“流马”,是两个不同的东西,所有那些将“木牛流马”归为一种,并试图阐述其原理的尝试就显然是错误的了。
而从作战过程看,木牛、流马,在当时确实发挥了很明显的作用。
作用明显由汉中往北的道路,崎岖难行,运输十分困难。
228年冬,诸葛亮第二次北伐,攻陈仓。仅仅20余日,粮尽退兵。
诸葛亮去世11年后,244年,曹爽伐蜀。三月出兵,四月受阻,十月退兵。半年时间里,魏军牛、马、骡多驮运牲畜几乎全部死亡,运夫多有累死于道,“关右悉虚耗矣”。
263年,魏攻蜀。当时,钟会军在夺取汉中后,被姜维阻于剑阁。当时,已经在汉中,尤其阳安关获得大量补给的钟会军,一度又因“粮运困难”,试图退军。幸有邓艾偷渡阴平,才解决问题!(钟会攻汉中是八月,邓艾偷渡阴平是十月,前后不过2个多月!)
可见,要克服秦岭阻隔,将粮草等物资投送到战场,对双方都是严峻的考验!
然而,诸葛亮采用“木牛”、“流马”的这两次北伐,运输情况就好得多了。
第四次北伐,诸葛亮采用了“木牛”。
此次北伐,诸葛亮正月出兵,六月退兵,持续半年。
而且,此次退兵后,负责运输的李严表示:“粮草饶足,何以便归”?
显然,相持半年,但粮运尤能维持,最后退兵,主要是由于诸葛亮与李严的内部矛盾。
第五次北伐,诸葛亮最后干脆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长期相持,直到诸葛亮去世才退兵。甚至于,在诸葛亮去世后,魏延依然想领兵继续此次北伐!
可见,在运用“木牛”、“流马”后,诸葛亮已经能有效缓解粮运困难的问题了!
如此来说,“木牛”、“流马”,自然是发挥了极大作用的了。
这么好的东西,为何后来又不用,甚至“失传”了呢?
不再使用在诸葛亮去世后,姜维又组织了几次北伐。
然而,姜维北伐时,却似乎没有使用“木牛流马”的记载。
诸葛亮时期的东西,总不至于到姜维时期就“失传”吧。既然好用,姜维为何不用了呢?
这是因为:木牛、流马,是诸葛亮针对具体的北伐路线“定制”的。
第四次北伐,诸葛亮是从汉中出兵,走祁山而进。
这条道,也就是诸葛亮口中的“安从坦道”,虽然也是山行千里,但相对比较好走。
由于第三次北伐时收复了武都、阴平,因此,抵达祁山一带后,可以依托西汉水漕运,而“木牛”主要解决的问题,是从汉中到祁山的山路运输。
第五次北伐时,诸葛亮走的是褒斜道。值得注意的是:诸葛亮是在前一年的冬季,“使诸军运米,集于斜谷口”。次年正月,出斜谷时,才“以流马运”。
也就是说,“流马”,是专门解决斜谷运输的,所以,在走褒水时没有运用。(由南而北出褒斜道,褒水逆流,斜水顺流,“流马”只用于顺流而行)。
显然,木牛也好,流马也罢,是诸葛亮为具体一次北伐任务而作的针对性运输工具,虽然不能说是“一次性”工具,但其使用条件是严苛的。
而姜维北伐时,情况与诸葛亮时期已经不同。
诸葛亮时期,自第一次北伐准备期间开始,蜀军大军就长期驻扎汉中,随时北伐。
而蒋琬、费祎时期,对蜀汉的驻军做出部署,大军移驻涪县,以减轻大军后勤压力。
因此,姜维北伐,除几次“偏师”北伐外,多是自涪县而出,顺水路直向陇西。(此外,还有一次是趁淮南诸葛诞之叛,出骆谷直向关中)
后来,邓艾说:“彼(姜维)以船运,吾以陆军,劳逸不同”,就是对姜维北伐特点的分析。
可见,姜维北伐的路线与诸葛亮时期不同,自然,诸葛亮当初为具体路线“订制”的木牛、流马也就不用了。
既然姜维北伐都没有合适的使用条件,自然,后世就更没有大规模使用的条件了!
同时,由于木牛“宜可大用,不可小使”(《三国志》引《魏氏春秋》),自然,民间一般的运输也没有使用了。
既然不用,自然也就不能“自然传承”了。
失传那么,为何后世依据相关记载“复原”又很难呢?
《诸葛亮集》中,确实有“作木牛流马法”,只是···
“木牛”,诸葛亮对各个零部件及其位置作了说明,并对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及其载重、速度做了详细说明,却没有任何关于各个零部件尺寸的记载。
“流马”,诸葛亮又详细介绍了各个零部件的尺寸,但对整体形状、功能、使用方法却完全没有提及···
可以说,木牛与流马的介绍,虽然详细,但“各缺一半”,自然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了···
这其实怪不了诸葛亮。
古往今来,稍微复杂一些的木工活,都是以图纸配合说明的。
像木牛、流马这类“精密仪器”当然更是离不开图纸。
所以,诸葛亮时期,原本应当是有图纸的。
或许是因为我国古代文人的“制图水平”不足,不能照复制,又没有印刷之法,因此,我国古代“图”失传的情况十分普及。
古代兵法的文字多有流传,但古之阵图早就扑朔迷离了,至早在唐高宗时期,就没有人搞得清古代阵法了···
神臂弓是大宋“神兵”,威名赫赫,然而,虽然文字说明流传下来,甚至一些零部件图纸也流传下来,但因为整体图纸已经失传,以至如此神兵也难复原···
大量图纸的失传,真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遗憾吧。
对于木牛、流马的讨论,一直十分热闹。各类能工巧匠、名师大家,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。
遗憾的是,目前,没有任何“复原”能与相关记载完全对上。
其谜底的解开,可能只能通过考古来解决吧。
不过,即便如此,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。
首先,这些装备是真实曾经存在过的。多处正史对其有记载,史家对诸葛亮的八阵图、木牛流马赞不绝口;而从实际作战看,这些装备也确实缓解了一些问题,提高了蜀军的持续作战能力,这些都是不应轻易否认的。
其次,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“神器”,不可能超越当时的整体科技水平,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战斗力,但不必过于神话。
像三国演义电视剧中,其转一转舌头就能“无人驾驶”,那就当真的当做腾云驾雾、七十二变一样的,仅供娱乐了,不必当真。
5. 抗战剧里日本鬼子女军官又漂亮还能打?
个人觉得毕竟现在抗日剧已经可以包含任何题材了,武侠,谍战,科幻,爱情,现在的抗日剧完全不符合历史的人物,从道具,剧情以及台词,基本上都是粗制滥造的。所以大家看抗日剧的时候,一定不要把它和真是的历史联系起来。我说的是抗日剧主要都是最近一些大规模拍摄的电视剧,过去的《抗日剧》虽然经费不是很足,但是很多还是很用心的。比如最早的《平原游击队》里面李向阳手中的双枪,右手的枪没有准星,左手的枪有准星。这个就是为了符合历史,过去的枪放在裤腰带上,把准星磨掉,可以最快的拔枪射击,提高反应速度。
在比如,过去非常火爆的抗日剧《亮剑》,里面虽然战斗场面人数有限,但是很多细节都是非常用心的。比如里面很多人物的衣物都是特别脏的,从电视剧中完全可以看出,即使团长李云龙也是如此。这个其实是符合当时的特点,以当时的条件,八路军大部分士兵不大可能天天穿着干净的衣服。
所以,现在的抗日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,基本上是不大考虑历史原貌的。因此才会有了如此多美丽漂亮的日本女军官。历史上的日本其实女性地位不大高的,即使现在的日本成为一个发达国家。因此大部分女性是不大可能从军的。要知道日本武士文化十分久远,大部分武士都是从小练习,世代相传,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武士,因此大部分武士都是以男性为主。即使偶尔出现一两个女性武士,都是偶尔为之,不可能成建制的出现在战场之上。
近代,日本明治维新以后,国力不断强大,军队迅速发展。普通人也都可以加入军队,但是无论海军,还是陆军军官大部分都是出身军校,而军校是不招收女生的。因此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多的日本女军官。不仅没有日本女军官,而且当时军队中也是没有女兵的。不过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1945年,当时日本还未投降,准备玉碎。因此通过了《义勇兵役法》,日本女性从此可以当兵。
那么,为什么现在电视剧会出现漂亮能打的日本女军官呢?这个其实主要源于一个人——那就是川岛芳子。她本是具有很大的传奇性,作为皇室后裔的女孩,自幼被日本人所收留。抗日战争中爆发,为了谋求复国的她成为间谍,一度做到过华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的职务,最后枪决。她的一生波谲云诡,有太多吸引大众兴趣的地方。因此她在很多影视作品出现,大部分日本女军官形象都是受她影响的。
6. 魔兽世界摩托车怎样做?
具体如下:摩托车可以从拍卖行里面购买,名字叫做:机械路霸。不是从NPC处购买的。
摩托车是工程学专业达到450时候可以制作,需要部落先遣军声望达到崇拜,才能到军需官处购买图纸。
部落先遣军是诺森德声望,下面有4个子声望,只要在诺森德或者大地的裂变普通副本或者团队副本里面打怪,只要这个副本杀怪没有特定的声望,都会涨部落先遣军的声望,不要穿任何战袍。
当部落先遣军声望达到崇拜以后,就可以制作摩托车了:
1.所需材料:泰坦精钢锭(12), 钴螺丝(40), 极地毛皮(2), 铁魔像的零件(1), 地精机械活塞(8), 源质排气管(1)。其中泰坦精钢锭需要:永恒火焰×1、永恒之土×1、永恒暗影×1、泰坦神铁锭×1。泰坦精钢锭,极地毛皮,钴螺丝需要自己准备,工程学可以做钴螺丝。其余的材料需要到风暴峭壁K3的NPC处买,都是固定价钱。
2.是工程学的玩家可以自己做,只要声望崇拜了就可以买到图纸跟零件,然后就可以制作了,不是工程学的玩家可以通过拍卖行购买成品机械路霸,或者找身边的工程学玩家,给这些玩家材料费,让工程学玩家去买材料帮忙做出机械路霸。
7. 刘邦与朱元璋有何相同之处?
一句话概括,朱元璋就是刘邦的“脑残粉”,他在起兵之初就开始学习刘邦的为人,并且学得很好。
刘邦与朱元璋
中国历史上的布衣皇帝还真是屈指可数,而其中最有作为的就首推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。刘邦曾经做过泗水亭长这种下级官吏,但最终却开创了强大汉朝,朱元璋在起兵之初就开始以老乡刘邦为楷模,希望能够“奄有中华地,重开大宋天”,于是他几乎是将刘邦走过的路,重新走了一遍。
起兵之初秦末起义形势
朱元璋起事之初,曾经向谋士李善长请教,自己怎么做才能平定天下,李善长回答:“汉高祖刘邦起自布衣,尽管他‘好酒及色’并且喜欢骂人,但他豁达大度,知人善任,所以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便成就帝业。您和汉高祖算是老乡,为何不向他学习呢?”朱元璋感觉他说得很有道理,便开始处处模仿刘邦。
元末起义形势
后来他也曾经对孔克仁说过:“秦朝施行苛政、暴政,但是汉高祖却宽容大度,与人约法三章,从而深得民心。现在的情形可秦末非常类似,但是我的竞争对手却都不懂得修明法度,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,同时也是我的机会。”
治理天下在起义取得成功之后,朱元璋依然在向刘邦学习,下面就是国史君(国史通论)总结的几个例子:
西汉版图
第一、修皇宫。刘邦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宫殿时,责备萧何在百废待兴之时滥用民力,萧何却说“不重则不威”。而朱元璋在定都金陵之后,就把皇宫修建得极其壮丽,一眼望去,满是皇家威严。
明朝版图
第二、迁富户。其实迁富户之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,一个政权为了拱卫京师,往往需要将豪门大族迁往都城附近。刘邦曾经听取刘敬的意见,将齐国、楚国的豪门十余万户迁往关中,朱元璋建国之后,就曾迁江南富户十四万充实金陵。
七国之乱形势
第三、封诸子。刘邦建国后继续采取周朝的“分封制”,先是分封功臣为异姓诸侯王,后来在“白马之盟”中规定:“非刘氏而王者,天下共击之”,汉朝的诸侯王渐渐都成了姓刘的。朱元璋称帝之后也效仿刘邦的行为,将朱姓宗室分封全国,建立一个庞大的网络。
靖难之役地图
但是这一招学成了,也没学成——因为刘邦死后汉朝爆发了“七国之乱”,朱元璋死后明朝发生了“靖难之役”。
淮阴侯韩信
第四、杀功臣。刘邦称帝后彭越、韩信、臧荼、英布等人先后被杀,将皇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,而朱元璋坐稳江山之后,也制造了“明初四大案”,手段比刘邦更加残忍,十余万人在这场大清洗中丧命。
除了这些,刘邦和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都不高,却留下了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、“日月重开大宋天”等豪言壮语。并且,他们开创的朝代都空前强大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,成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